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1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268篇
口腔科学   51篇
临床医学   242篇
内科学   213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264篇
综合类   215篇
预防医学   117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78篇
  4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6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评价虚实相结合的翻转课堂在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2018级临床专业和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共107名,在系统解剖学实验课中,对某些章节采用部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照章节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进行考核,比较前后章节的课堂测验成绩,另外采用调查问卷,分析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学生第二次课堂测试的成绩均高于第一次课堂测试的成绩(P <0.01),同时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在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实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同时讲解实物标本并应用数字人解剖学系统进行知识内化,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系统解剖学的热情,增加教学效果满意度,并为其他解剖学专业课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杨晶△  龙莉  杨亚敏  殷珺妹  张富玉  田洁 《天津医药》2018,46(11):1201-1205
摘要: 目的 分析204株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 患者因素和耐药性, 为临床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2017年1月—12月我院分离的204株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 分析临床分布、 标本来源。比较患者不同因素对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的影响。比较呼吸道与非呼吸道分离株、 ICU与普通病房分离株的耐药性差异。结果 204株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分布于ICU 97株、 普通病房107株。标本来源以呼吸道为主, 共169株, 占82.84%; 非呼吸道35株,占17.16%。有基础疾病、 近90 d使用抗菌药物、 进行侵入性操作以及菌株检出时间距入院时间>48 h的患者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均分别高于无基础疾病、 近90 d未使用抗菌药物、 未进行侵入性操作以及菌株检出时间距入院时间≤48 h的患者 (P<0.01)。呼吸道标本组对头孢他啶、 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显著低于非呼吸道标本组 (P< 0.05), 余12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普通病房分离株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头孢哌酮/舒巴坦、 阿米卡星、 头孢吡肟、 庆大霉素耐药率显著低于ICU病房 (P<0.05), 余9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4株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多发生于院内, 在ICU、 普通病房, 呼吸道、 非呼吸道的耐药形势已同样严峻, 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Despite the extensive literature regarding peripheral nerve stretch injuries, there are few studies that compare the nerve histology with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humans. There is clinical 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the peroneal nerve is at greater risk for injury compared to the tibial nerve following total hip arthroplasty and hip trauma. We examined the two nerves from fresh human cadavers with or without controlled stretch.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stiffness, and strain were compared with light microscopic preparations in longitudinal sections stained by the trichrome method for collagen and showing the effects of structural deformation. The tibial nerve had an average failure load 1.7× that for the peroneal nerve (P = 0.0001). Although the corresponding average stiffness showed a trend toward being larger (4.39 vs. 3.81 N/mm),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P = 0.126). Histologically, the perineurium along with the underlying nerve fascicle was undulated in the control specimens and straightened out in the stretched specimens. Peroneal nerves went on to failure at lower loads and exhibited a wavy pattern on pathologic slides after failure, which shows that peroneal nerves fail mechanically before they can unfold. The tibial nerve has a biomechanical and histological advantage compared to the peroneal nerve during tensile testing, which could be the reason why it is less commonly damaged. We conclude that the perineurium is especially protective against deformation changes in human nerves relative to the respective nerve size and number of fascicles. Anat Rec, 302:2030–2039, 2019. © 2019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natomy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检验前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方法统计2018年1月至12月我院检验科拒收的不合格标本1131份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临床采集不合格标本的相关因素及对策,为日后采集标本的质量提升提供更多依据。结果标本送检不合格中,送检不及时占67.3%,采集量错误占6.4%,溶血5.4%,抗凝标本凝集4.7%,痰培养口水痰4.7%,标本类型错误2.8%,重复送检2.6%,容器错误1.9%,脂血1.7%。送检不及时成为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护士人员培训,增强责任意识;联合护理部、院感办制定标本采集规范及考核办法;同时加强科室间的有效沟通,对不合格标本坚决拒收,避免检验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院血标本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诊治血流感染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该院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细菌室血标本分离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共分离1 06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66株(53.35%),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83株(36.10%),主要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真菌112株(10.55%),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为主。重症监护病房(ICU)是血标本分离菌的主要来源科室,共308株(29.03%),其次为血液内科和小儿内科。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65%,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40.1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62.96%、33.14%。未发现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分别为83.61%、45.45%。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屎肠球菌各1株。结论血标本分离病原菌种类多,临床应监测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有效指导临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6.
山羊双侧下颌骨牵引成骨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刚  郑杰  吴烨 《口腔医学研究》2006,22(4):387-389
目的:建立一个可行性良好的山羊下颌骨牵引成骨模型。方法:将6只山羊的下颌骨截断,安置牵引器,延迟期4 d后以0.5 mm/次,2次/d的速度牵引10 d;随后进入固定期。分别于固定期的2、4、6、8周处死动物,进行大体标本和放射学观察。结果:牵引过程被所有山羊耐受,牵引长度达到预期效果。结论:山羊是一种良好的牵引成骨动物模型;该模型有助于DO临床的应用及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建立山羊牵引成骨延长下颌支重建下颌支高度动物模型,对山羊下颌支牵引成骨区新骨的组织及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为牵引成骨术在下颌支缺损区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2只山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实验用山羊在下颌切迹下方截骨,切除一侧髁突及其颈部,左右随机。再于下颌支后缘形成转移盘。牵引延长下颌支,于牵引结束后2、4、8、12周分别进行大体、组织学及组织形态学观察,并用Axioplan2imaging显微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处理,结果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t检验。结果:从牵引结束后4周始,通过牵引成骨形成的新髁突已经具备与正常山羊髁突相似的外形;组织学及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牵引区新骨随时间推移,钙化程度增加。至牵引结束后6周时,牵引区新骨矿化率为(1.35±0.57)μm/d,已经接近正常山羊下颌支矿化率(0.95±0.13)μm/d(P〉0.05)。结论:以山羊作为下颌支及髁突缺损牵引成骨重建动物模型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与临床情况具有相似性。牵引结束后6周,可以考虑拆除牵引器,以利新骨在生理状态下进行功能改建。  相似文献   
18.
在口腔诸多的科研领域,都需要制作牙及牙周组织联合切片进行观察和研究。牙及牙周组织结构复杂,不同于一般组织。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槽骨内含有大量的无机盐成分,主要以磷酸钙和碳酸钙的羟基磷灰石晶体  相似文献   
19.
外置式下颌骨牵张器的研制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研制一种用于下颌骨的新型种植型骨牵张器。方法:采用国际标准的钛合金材料按照生物力学原理设计机械加工制成,植入山羊的下颌骨完成牵张实验。结果:山羊的下颌骨成功延长15mm,牵张器稳定性良好。结论:该牵张器结构轻巧、操作简便,克服了以往牵张器的不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猪的外周型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及羊的左心室辅助的中短期大动物心肺辅助模型建立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方法选取家猪3只(体重74 kg、82 kg、110 kg;均为雌性,月龄5~6个月),实验用小型猪1只(体重43 kg,雄性,月龄5~6个月);山羊1只(体重78 kg,雌性,月龄5~6个月)。所有实验动物均为健康动物,术前禁食12 h,禁水4 h。实验猪常规术前准备后完成颈动、静脉置管的外周型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并转流24~72 h。实验羊完成心尖部和降主动脉置管的清醒左心室辅助,转流时间为24 h。实验过程中监测血气、凝血相关指标及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并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实验结束后动物于麻醉状态下处死。结果所有动物均顺利完成实验,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检测指标结果满意,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猪的外周型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及羊的左心室辅助的中短期大动物心肺辅助模型可行性及稳定性高、易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